人到中年才明白,父亲为什么会沉默
01
作家黑塞在《德米安》里写道:“我们可以彼此理解,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。”
很多文字,年少不解其中意,再读已是文中人。
小时候,我们总以为,“父爱如山”。就是说,父亲如山一样厚重踏实,能让我们依靠,并且毫无怨言。
当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中年,忽然发现这样的事实——长大后,我就成了你。
作为儿女,我们无法百分百感受到父亲的内心世界,但是可以理解父亲的难处。毕竟,父亲当年,也是一个中年人,有着无依无靠的难处。
因此说,人到中年才明白,父亲为什么会沉默。
02
第一,苦而不言,是对生活的隐忍。
做人的最高境界,多半是“苦而不言,喜而不语”。
做人要有大的格局,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,就激动不已。唯有用平和的心情去看待生活,才能洞察到机遇,扛住无形的压力。
《一沙一世界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那些千疮百孔的经历,一点没有丢弃,都汇集起来,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模样。”
中年的父亲,拼尽全力撑起家庭,他很清楚,如果自己倒下去了,家里的人,都会很痛苦,甚至崩溃。
作家庞余亮在文章记录了父亲的一段往事。
父亲患了皮肤病,长出了很顽固的癣,一边医治一边扩散。因此,父亲很烦恼,到处向人讨要秘方。
不知是谁,告诉父亲,用烙铁在肌肤上烫一下,就会好。父亲果然照办。
父亲把烙铁交到儿子手里,说:“来吧。”儿子下不了手。父亲就亲自动手。
“嗤”的一声,让人隔着空间,都感觉到痛,父亲却春风得意地说:“一点也不痛。”
那一刻,儿子流下了眼泪。
很多时候,父亲不说苦,其实是要树立榜样给儿女看。毕竟,父亲需要言传身教,要给家庭带来希望。
也许在你看不见的地方,父亲也会流泪。但是他不会把泪水带到家里,而是努力深呼吸,调整了情绪,再回家。
当你也是中年人的时候,在工作一整天之后,开车回家,会在车里坐一会,抽一支烟。这就是扛苦的能力。
一代又一代的人,用不同的方式,上演“父亲的苦而不言”。
03
第二,爱而不言,恰是无情最有情。
作家冰心说:“父爱是沉默的,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!”
看过一篇很短的文章。大概意思是说,一个女孩,每天放学都会磨磨蹭蹭,等大家都走完了,她才走出教室。
女孩说:“还有一点点作业;还要背几个英语单词……”她总有理由,让自己慢人一步。
有一个同学,很好奇,故意站在校门口,看女孩是如何回家的。
原来,女孩的父亲是残疾人,靠蹬三轮车谋生。父亲来接女孩的时候,尽量避开人流高峰期。一方面是避免同学看到之后的尴尬,一方面是趁着人多,再去跑一趟,多赚一点点钱。
父亲很少说“爱”字,但是爱就在儿女的心中扎根了。
我们还小的时候,总是母亲在唠叨,泪雨俱下地教会我们什么。而父亲习惯性在一旁抽烟,无动于衷。
也许,父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会动粗,显得很野蛮。让你特别难受。你甚至怀疑,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孩子,是捡来的。
父母的爱,都很厚重,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。
父亲除了爱孩子,还要爱自己的妻子,关照自己的父母。因此,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:母亲在骂骂咧咧,父亲却一言不发,或者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讨好人的话。
一个人,要养活老人和孩子,还要照顾自己和爱人,哪怕不说爱,这份爱已经够深沉了。当你感知到的时候,说明你正在承担类似的角色。
04
第三,低头不语,是对人生的妥协。
就在我们以为,父亲特别能干的时候,父亲却一直很无奈,只是不会在孩子面前抱怨而已。
大多数的父亲,不是高高在上的上司,也不是有钱的老板。他们是工地上的汉子,工厂里的打工人,还要面临失业的困境。
父亲赚钱的本事,真的不会很厉害,只是他习惯了省吃俭用,尽量把钱留给孩子读书,赡养老人。
书籍《位置》里说,父亲没有钱,也没有文化,出门的时候,买了二等火车票,却走进了头等舱。当乘务员走过来,让他补钱的时候,他很尴尬,然后假装若无其事地走出去。
作家肖复兴年轻的时候,找了女朋友。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,父亲早早去市场里,买了一袋水果。
肖复兴心里明白,家里很困难,父亲为了成全他的爱情,特意请假一天,把工作服和手套藏起来,尽量体现家里很富有。
父亲总是不说话,是因为内心难受,对人生不满意,却毫无办法。久而久之,父亲就只能妥协,一直默默前行,和生活打交手仗。
曾经,父亲有一个仗剑走天涯的梦,后来父亲为了几两碎银,“出卖”了自己的体力和灵魂。
05
张爱玲说:“较量些什么呢?——长的是磨难,短的是人生。”
父爱如山,但是很多父亲,不是大山,而是一座小山包,甚至是一堆沙子,真的很怂。
可是,家庭赋予了父亲的责任和压力,就得扛起来,说什么都是多余的。
当我们到了中年,拆穿了父亲的沉默,但是不要说出来,给父亲一点尊严。
当然,别责怪父亲无能,他真的很努力了。